在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的形势下,如何让老年人幸福安度晚年正在成为各城市的重要话题。2021年底,广东省中山市出台的《中山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中提到:居家社区养老基本服务包括家务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项目。同时还提到了各种社会力量要能参与到服务中来,并制定了系列服务供给细则和准入条件。
慈善爱心铃是中山市政府专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家庭安装的免费紧急呼叫装置。通过在家庭固话线中安装爱心铃分机,分机上有红键紧急求救和绿键呼叫居家养老服务。或者在有手机网络的情况下,老人只需轻轻一按手机软件的绿键或红键,可随时随地使用各项服务或紧急求助。
居家养老服务包括送药上门,送米油、煤气等生活服务,而医疗服务部分是缺失的。4月份以来,在新起点互联网医院与中山国丹中医院的联合赋能之下,慈善爱心铃引进专业的“居家康复治疗解决方案”,为中山的老年人带来健康恢复的诸多便利和保障。
一个电话,就能让整个康复医疗团队上门
陈叔今年68岁,是中山市三乡镇桥头村的“空巢老人”,子女外出打工,老伴身体也不好。他身体不太好,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困扰着他。“下楼不方便了,疼得睡不着。”
通过社区工作者的指引,陈叔呼叫了居家康复治疗团队上门。“前几日医生看了病历、报告单,量了血压,也检查了腰椎间盘的情况。现在来帮我做康复啦。”在社区工作者的陪同下,陈叔接受了新起点互联网医院的执业康复医师的义诊,现在由康复师小杜上门为陈叔做康复训练服务。
康复师小杜一边为陈叔做辅导训练,一边叮嘱:“现在做的是康复锻炼,预防再复发。老人家平时要避免超过半小时站立或者做繁重的家务活,出去散步不要学别人倒着走。如果复发疼痛,就要上医院去。接下来,有健康管理师会打电话跟进您的情况,您只要如实把身体状况告知就好,我们医疗团队会做相应的准备,确保您能持续得到治疗,直到康复。”
社区工作人员说:“两个老人身体不好,社区不放心。现在好了,如果有什么事,一按铃,生活和生病都有人管。”现在,村里有200多位老年人家里都安装了爱心铃,近一半的老人主动呼叫了义诊和居家康复服务。
疾病急性期,一个电话上医院
与陈叔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和健康督导不同,20公里外,东区三溪村的郑伯就严重多了,险些发生第二次中风。
三年前,郑伯突发脑溢血导致中风,经过治疗和康复后,右腿可拄拐缓慢移动。在长期自主训练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出一套康复的方法,“上网看,边看边做。”
直到郑伯发现自己手部屈伸有“倒退”的现象,右脚行走也越来越不听使唤,他意识到,得求助了。在社区工作站的帮助下,他通过早已安装好的爱心铃,联系到新起点互联网医院的康复医师王医生。
王医生上门进行义诊与详细询问后发现,郑伯在可以下地活动后,就迷信网上“一定要多动才能好得快”的说法,东找一个视频西找一篇网文拼凑起来,当成自己的康复训练指南。
“盲目的活动造成很多错误动作的出现和错误习惯被反复强化,这会使肌肉痉挛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肢体因为肌痉挛而完全不能活动。”王医生解释。对于郑伯的情况,他的诊疗意见是:入院做进一步检查和诊疗,有必要的话,后续还要做科学严谨的康复训练来改善这些症状。
当天,经过本人和家人同意,郑伯被送往当地的国丹中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在院内,郑伯也意识到自己的康复误区——不是患者自己多运动就好,而是要在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正确、适量地活动。
住院期间,郑伯接受了王医生和科室联合为其定制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方案。两周后,手脚痉挛现象初步得到改善,疼痛得到缓解。5月11日,三溪村社区的爱心铃社工到院探望慰问了他。慰问中,社工与郑伯悉心交流,关心他的身体情况与精神状态,叮嘱他注意日常活动安全,争取早日回归社区。郑伯也表示,再也不轻信网络上的资料了,“幸好有爱心铃的义诊,及时帮助我发现问题,不然,我肯定要走更多弯路了。”
赋能机构与平台,形成居家康复闭环
如何让诊疗与康复融入,切实地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就可以完成的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的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证他们的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
新起点互联网医院致力于打造以康复为中心,联动居家康复、社区康复和医疗机构内康复的联合体,重点培养了一批经过名医专家指导,且具有专业素养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以标准化的康复服务,赋能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生活平台,为当地老年人提供全流程医疗和康复服务。
也就是说,通过赋能如慈善爱心铃这样的机构或平台,新起点互联网医院携手诸如国丹中医院的医疗机构,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同时,有需要进一步使用大型设备和药物治疗的老年人可有序到医疗机构进行院内康复。出院回家后,老年人可在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健康管理师的多方面支持下进行进行居家康复训练。
鉴于我国持续深化的老龄化状况,对于传统的养老模式来说,居家康复、社区康养是一个巨大的理念创新。如何将理念落实下地,引进社会化解决方案,根据每个城市、区县的不同发展状态,解决社区、颐养机构等在专业医疗能力方面的短板及刚需,是切实保障我国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基础。